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娱乐官方网站-顶级娱乐平台|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全程可溯源!成都“两个创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2:54    次浏览

记者/陈泳编辑/唐元已经做成美味佳肴并上了餐桌的白菜,只要你没有丢掉其包装,拿起来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这颗白菜的“前世今生”很快便一目了然!何时被种植在何地、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有没有“生病吃药”、何时被采摘……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清清楚楚!从田间到餐桌,我市通过打造“一条龙”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作为1700万人口的食品消费大市,食品安全成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委第七届十二次全会中被列入了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重要内涵。自全市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以下简称“两个创建”)试点工作以来,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我市建立起了强大的食品安全智能感知与响应系统,探索了一条成都特色食品安全保障之路。 “四级监测,今年底村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覆盖全市在崇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小锦看到,1310平方米的检测室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火焰光度计……各种国内先进的设备一应俱全。 作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检测和计量的双认证农产品检测县级机构,目前,该中心可以检测37项主要的农药残留以及铅、砷、汞、铬等重金属残留。此外,还能对农作物生产基地的水、土、大气、肥料、饲料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我们在在17个乡镇、1个村以及5个企业都建立了农残快速自检室。”崇州市农发局副局长胡幼群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农产品种类全面检测能力,每年可以完成蔬菜,水果定性检测8400组以上。崇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只是全市农产品监管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近远郊区15个区(市)县全部建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并在近200个标准化乡镇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全部建立检测室,市财政投资2200余万按照统一采购方式,为全市农产品主产村(社区)配套快速检测等设备,建立村级农产品监管检测溯源点,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全覆盖。”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建立了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科学划定属地网格单元,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全覆盖网络体系,县、乡分别设立监管机构,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了村级协管员。全市共配备农产品监管专(兼)职协管员2945名。到今年底,我市将建成覆盖全市生产基地的村级检测体系,加上已经建成的乡镇级检测体系,我们的县级检测和市级检测中心,四级检测网络全部形成,所有的市县两级检测覆盖了我们所有的农产品和农产品所涵盖的所有参数,所以能够更有效地保障我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据小锦从市农委提供的相关数据获悉,近几年来,我市例行检测合格率都在99%以上。同时,我市强化执法监管,持续开展“绿剑护农”等非法添加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常年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万余次,始终保持对违禁和假劣投入品的“防、控、堵、打”高压态势,连续多年保持了“瘦肉精”、“三聚氰胺”、禁用农药零检出的监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记录。“监管监测,我市正着力建溯源体系在超市拿起一簇食用菌,找到上面的二维码,一扫便可知道是什么时候种植的,打了什么农药,施了什么化肥……目前,我市正着力建立这样一套集投入品销售监管、农产品生产监管、检验检测、产品证明管理与溯源为一体,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溯源体系。小锦从市农委了解到,我市已出台《成都市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指出,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要求,正着力建立集投入品销售监管、农产品生产监管、检验检测、产品证明管理与溯源为一体,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溯源体系,实现对主要优势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并与成都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平台对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溯源体系的顺利推进,我市还将各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通过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农发局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监管者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此外,我市还进行了部门联动,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市质监局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对我市环境条件达不到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加工的原材料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设备及加工设施不合格、不具备与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检验能力的企业,不予颁发生产许可证或取消生产许可证资质。此外,市质监局还依法实施强制检验,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依法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同时将抽查结果及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告。新闻多一点:打通“数据孤岛”全链条信息监管食品安全10月17日,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食堂外,一位学生滑动着墙上电子触摸屏上的食材信息,农药是否残留、供货商姓名、配送时间甚至连配送车辆的车牌号都一览无余。不仅如此,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这所有近4000名师生的学校,食品安全量化评级为A级。为了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该校改造了原有的封闭式厨房,实施明厨亮灶,改变原始纸质票据的溯源方式,食材供应商纳入成都市食品溯源电商平台。通过明厨亮灶、视频、APP、二维码扫码等“智慧监管”技术,让学生及家长直观了解食材购进、加工、制作全过程,学校及监管部门还可实时掌握食堂安全情况,从而实现食材可追溯、检测可查询、过程可监控、餐厨垃圾去向可追踪。 强大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成都推行“智慧食安”的必要基础。像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食堂一样,成都市超过3000余家餐饮主体每天通过这一平台下单,从而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以信息化构建技术平台,依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软硬件资源,联合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顺点科技公司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成都市开发建设了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作为全市“智慧食安”体系的技术中枢,全面打通全市各级各部门、三方电商平台、市场管理平台、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了 “一个中心(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三大平台(监管平台、检测平台、追溯平台)、 七项功能(态势感知、过程监控、危害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趋势预判、循数决策)、 四类应用(政府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系统构架,全面增强城市智能感知与响应能力。目前数据中心已归集7万条监管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接入30万条生产商数据、7000万条全球商品数据、30亿条网络舆情数据,并可保持月均20万条的增长幅度,形成更强大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为“智慧食安”运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成都,一棵白菜从生长之初的土壤环境、到成长过程的肥料使用,从田间经过流通环节,最后到市民的餐桌上,每一个细节都在信息化监管的范围内!小锦忍不住点赞!部分综合网络